close

引用康健雜誌的標題,但是益欽想要採用石原結實博士在「空腹力革命」乙書中提到的觀點來說明,我想更容易說明其中的奧妙之處^^ 石原博士在該書之中主張每天至少一餐保持空腹,而這所謂的「空腹」並不是完全不進食,而是不吃需要消化的食物,也就是一般人常吃的米飯、麵食、蔬菜、肉類等食物,主張的原因其中一項便是免疫力的提升。

以一般人常吃的早餐為例,一份三明治、一杯奶茶,主要的成分為醣類、蛋白質、脂質跟微量的膳食纖維與維生素、礦物質。從食物進到口腔到大腸大約需要三至四小時的時間,也就是說...在這段時間裡,血液會大量的集中在消化系統。當消化得差不多時,也到了中餐的時間,中餐又緊接著晚餐。一天下來,血液主要都在消化系統運作,自然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。

過去的社會普遍貧窮,因此三餐有東西吃是一件相當美好的事情,台灣人也向來以「吃飽沒」作為打招呼的用語;但是在2010年的現在,台灣三餐不繼的情況應該不是那麼嚴重的問題,反倒是「肥胖」成為了許多人的夢魘。但是「空腹」這樣的一個概念,卻讓許多人感到不適,把肚子填滿好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^^"  過去因為「營養」的觀念不夠普及,因此「營養」好像理所當然被定義為吃很多的東西,從「營養過剩」這一個詞的用法就可以發現,許多人對於營養還是不甚了解。其實不管過瘦還是過胖都算是營養不良喔~~中國人向來喜歡「補」,轉大人要補、冬天要補、懷孕要補、坐月子要補,身體不好還是要補....連唸書都要補(習)<----如果有被冷到請見諒^^"   講白一點...就是找機會吃好料的,但是一路這樣吃下來熱量高,對身體又會造成負擔喔~

營養絕對不是吃一堆營養補充品,營養也絕對不代表把胃袋裝滿,營養其實很簡單喔^^只要每天一杯奶昔,那您一天需要的營養就充足了,同時賀寶芙的奶昔具有細胞級小分子營養專利技術,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供細胞使用喔^^也就是說...喝奶昔不僅僅可以讓身體健康、縮小食量,更可以讓您沈睡已久的免疫系統恢復正常喔^^  您一年感冒超過三次嗎?那您一定要試試看奶昔的威力,益欽從08年七月使用奶昔到現在還沒有因為感冒去看過醫生呢^^健保卡只剩看牙醫的功能了....那...健保費可以算便宜一點嗎?:P

 

 


 

適度保持「飢餓感」,有助提升免疫力

文.廖桂聲

2010/03 康健雜誌 3月份網路專欄

一味地吃大餐「吃到飽」,大魚大肉及膏粱厚味,加上喜愛吃速食,如烤、炸、刺激食物及含磷、鉀、鈉的高濃度飲料,雪上加霜,在在都是「傷身」或破壞體內免疫系統的兇神惡煞。

現代人喜歡給小兒進補,從維他命到健康食品,唯恐小孩輸在起跑點上, 中醫養身講求是「若要小兒安,須受三分飢與寒」,意謂選擇不偏食、不過量,則不需要含辛溫大熱藥膳,使用修補如黨參、人參、甘草、茯苓等中藥來調養身體,可保小兒安。

少食習慣,適度保持「飢餓感」,啟發免疫機制。免疫系統的結構是在擊敗從體外入侵的病原體,和在體內產生的癌細胞,就如軍隊攻擊敵人、保衛自己的國家一樣,免疫系統也要攻擊病原體和癌細胞來保護人體。

旺盛的生命力,也就是說免疫力增強,來自「少食,幾分飢餓感」。在元朝滑壽、難經本義:「胃者水穀之海,主稟四時,皆以胃氣為本,人無胃氣,則死生 之要會也」。正如長崎大學醫學博士石原解釋:所謂免疫力,就是白血球的吞噬力和殺菌力。當人飽食終日、膏梁厚味,體質變酸,酵素作用會受到阻礙,內分泌失 調,荷爾蒙也會受阻礙,人體吸收會阻礙排泄,排泄機能減弱,免疫細胞降低,反之則增強免疫機制。如同糖尿病人,血液中血糖過多,白血球的貪吃力、殺菌力就 降低,免疫力隨之減退,因此糖尿病人易併發肺炎、肺結核等二次感染症。

 「每餐七八分飽,保持適當飢餓感」排泄活動則轉而旺盛,間接活化免疫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,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,不致常生病
。飲食規律、營養均衡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,可起到雙向調節作用,使「高者抑之,陷者舉之」,進而調整、平衡人體免疫系統。

(*本文作者為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)
<以上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kbebfain 的頭像
    qekbebfain

    益欽的無限富足人生

    qekbebf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